报告题目:复杂电化学界面的表征、构建和应用
报告人:毛秉伟教授(厦门大学)
时间:2018年11月7日(星期三)下午15:00
地点:福州大学旗山校区阳光科技大楼一楼报告厅
邀请人:食品安全与生物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
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研究所
个人简历:
毛秉伟,女,厦门大学教授。1982年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,获学士学位。1987年获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。1987年10月至1992年5月先后在复旦大学和厦门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。1989年至今在厦门大学工作,1996 年晋升为教授。 1997年获德中文化交流学会资助赴德国乌尔姆大学进行短期科研合作。现任ChemElectroChem、ChemPhysChem、《中国科学通报》、《电化学》等国内外期刊的编委、编委会共同主席或特邀编辑。获2010年厦门市“三八”红旗手称号。长期从事电化学和谱学电化学新方法研究,在扫描探针显微技术、界面电化学、纳米科学和表面科学的交叉学科领域开展研究, 研究方向包括离子液体界面电化学、能源电化学基础、表面纳米构筑和单分子电子学等领域。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和973项目子课题等,并在包括Nature Comm, Angew. Chem. Int. Ed.,J. Am. Chem. Soc.,Nano Energy,Small 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。
报告摘要:
电化学界面由电极-电解质所构成,其结构、性质及其稳定性决定了电极反应动力学及应用体系的特征和性能。本报告主要针对电极-离子液体界面和碱金属上固态电解质界面相(SEI)二类复杂电化学界面,重点探讨运用扫描探针显微技术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(SERS)技术和电化学交流阻抗(EIS)研究二类复杂界面结构的方法学,为深入认识和关联表面结构和性质并指导实际应用提供依据。 针对电极-离子液体界面,主要运用超高分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(STM)和长程结构敏感的原子力显微镜(AFM)力曲线技术分别探测电极-离子液体界面双电层表面和垂直于表面的详细结构以及水的影响,建立离子液体微观结构与微分电容宏观特征的关联,及双电层结构与反应动力学的构效关系。针对金属锂上固态电解质界面相(SEI),发展基于电化学原理调控其组成、结构和力学性质的方法学,在实现对锂金属表面抛光的同时实现超薄、超光滑SEI的构建,并主要运用AFM力曲线结合XPS深度剖析,详细研究SEI 的组成和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和力学特性,有效提高锂金属负极的循环稳定性。